當前位置:技術 > 讓孩子具備謙讓品質的五個妙招 - 第三代試管嬰
時間:2017-05-24
1.多給孩子創造謙讓的機會
培養孩子的謙讓行為,應時刻貫穿于日常生活中,如家里有小朋友來玩時,提醒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給小朋友玩,孩子生日時要有意識地讓孩子把蛋糕先送給爺爺奶奶吃,公交車上別人給孩子讓座時,讓孩子觀察一下,車上還有沒有比他更需要座位的人……
值得注意的是,在給孩子創造謙讓的機會時,父母不要把這種機會變成一種假象。一個孩子在家大方的不得了,家里無論誰向他要東西吃他都人方地給予。家里人都為有這樣,個孩子而驕傲,同時大人們為了表揚孩子的大方而經常把吃的還給孩子。有一次,小表弟來家里玩,見到他手里的香蕉也慰吃,孩子的媽媽說:“小寶貝,給喪弟咬一口。”小表弟便—口咬了下去,沒想到他“哇”的一聲哭了。
2.淡化并消除孩子“眾人為我”的心理
日常生活中,家長應讓孩子意識到大人同樣喜歡吃好東西,好東西不是自己,—個人的,需要拿來和大家一起分享。看電視時,孩子往往獨占電視,家‘長可和孩子輪流看自己想看的節目,不要一味地遷就孩子。在孩子滿足自己需要的同時,意識到其他人的存在,是培養孩子謙讓占占質的關鍵環節。
3.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促進孩子的謙讓行為
孩子年齡小,受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局限,語言發展不成熟,不能完整地表達謙讓的意思,他們常常只知道謙讓就是好,但是在什么情況下要讓又不明白。所以,父母應先講明為什么要謙讓,對什么樣的事要謙讓,然后通過游戲,行動等來創造條件,促使孩子學會謙讓。
4.鼓勵孩子學會謙讓
當孩子有謙讓行為時,家長應及時給予鼓勵:“寶寶真懂事,學會照顧別人了!”。做得真棒,真是我們的好孩子!。通過家長的言語強化,孩子會逐漸懂得怎樣做是對的,怎樣做是不受人歡迎的。
5.注重言傳身教
模仿足孩子的天性,家長應該在日常牛活中潛移默化地對孩子施以積極的影響。如:帶孩子坐公共汽車時,家長在車上看見年邁的老人和抱小孩子的婦女,便主動起身讓座。這雖然是生活中的小事,但在孩子幼小心靈中進一步增強了尊老愛幼和謙讓的意識。